首页 详情
省内新闻

营口民营经济“长红”密码:创新驱动与雨林式生态滋养

内容来源:央广网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01日 浏览次数:199次

央广网大连11月1日消息(记者刘培俊 见习记者易博闻)民营经济活则全局活,民营经济兴则全局兴。营口作为辽宁乃至东北民营化程度最高、活力最强的城市之一,民营经济已成为其高质量发展的“经济脊梁”,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截至今年9月,营口民营经济主体达31.1万户,占全市经营主体总量的97.03%,贡献72.5%的固定资产投资、81.5%的税收,带动16701人新增就业。

第五届民营企业家日现场(央广网发 营口市委宣传部供)

营口民营企业的成长轨迹,正是民营经济蓬勃向上的缩影。在辽河经济开发区,辽宁希泰科技有限公司14年间产值增长30余倍,三度扩建厂区;百年老字号营口海纳食品有限公司推进年产5万吨调味品数字化项目,依托工业互联网保障产品品质,计划2026年创建绿色工厂;营口金辰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从铝材设备转型光伏装备,拥有742项专利,产品出口20多个国家,服务250余家新能源企业,更成功登陆主板,标志着营口民营经济叩开资本市场大门。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沃土。营口通过深化政企沟通、创新监管、强化金融支持,打造“营口服务”品牌。“书记市长会客厅”“政企开放日”累计解决企业诉求88个,形成服务简报8期;“政企直通车”服务主体22.1万户,化解重点问题692件。知识产权“亮剑护航”行动推动有效发明专利达1346件,同比增17.1%,万人发明专利量6件,超额完成三年目标;147家企业上报677项标准,主导或参与国家标准修订101项、省市级标准59项,为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企业工作(央广网发 营口市委宣传部供图)

金融“活水”持续滋养企业成长。“两个健康”政策实施以来,市本级财政拨付1.3亿元,覆盖产业扶持、财税优惠等六大领域;金融机构为4561户企业放贷40.9亿元,绿色金融贷款余额154.9亿元、普惠金融贷款136.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17%、14.5%。

科技创新成为民营企业“攀高远行”的引擎。2025年辽宁创新创业大赛中,营口6家企业获奖,居全省第三;35家企业入库市级“辽宁优品”培育库,2家企业入选质量强省领军库。1950户企业接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新增标识注册量2000万个;辽宁东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绿色包装产业大脑入选省首批培育库,数量居全省第二,辽宁自贸区营口片区智慧园区模式获评自贸区改革创新经验;5G工厂、智能工厂建设提速,3个项目在2025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签约,金额3.74亿元,同比增45.5%。

自动化设备(央广网发 营口市委宣传部供图)

11月1日,第五届“营口民营企业家日”大会如期举行。大会启动“营口市惠企综合服务平台”,表彰突出贡献民营企业,释放市委、市政府与企业家并肩发展的信号,助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民营经济是营口的发展根基、潜力所在、信心所系。未来,营口将以更高水平开放姿态、更具活力创新生态、更有诚意惠企举措,全力打造民营经济发展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