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详情
省内新闻

科技妙笔绘美景 湿地焕新惠民生 盘锦红海滩探索生态治理新路径

内容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9日 浏览次数:97次

渤海湾潮汐律动,在盘锦大地上勾勒出独特的生态画卷。初秋时节,辽宁省盘锦市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内,万亩碱蓬织就的“红地毯”随潮水舒展。这片曾面临生态挑战的湿地,如今通过科技修复焕发新生,赤红如焰的碱蓬在碧海蓝天间铺展,景区内智慧化服务引得游人如织。当前,盘锦正以科技赋能生态修复、绿水青山反哺民生的生动实践,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篇章。


科技赋能,系统修复湿地生态

红海滩的生态基底维系于碱蓬构建的湿地系统。自2019年起,红海滩景区联合专业科研机构启动盐地碱蓬湿地修复工程,组建专业队伍开展常态化监测,做好降滩改造、潮沟疏浚、碱蓬草种补植等工作,同时进行全线滩涂芦苇清理,2025年首创“无人机靶向播种+轻量化苗盘”技术,依托无人机精准作业系统,突破潮间带、泥滩等复杂地形的人工作业限制,实现碱蓬的靶向投放。通过高精度定位播种技术,不仅有效提升了单位面积播种效率,还有效避免了传统人工踩踏对脆弱土壤结构的破坏,搭载轻量化苗盘的无人机可将培育成熟的碱蓬幼苗直接输送至重点区域,经实测成活率获较大突破。持续的科技投入带来生态改善,盐地碱蓬覆盖面积从2018年的0.2万亩逐步恢复至2.8万亩,为丹顶鹤、黑嘴鸥等珍稀物种提供了更有利的栖息环境。

智慧协同,平衡保护与发展

随着生态吸引力的持续提升,红海滩景区通过智慧化建设优化管理服务。部署“5G+北斗”融合系统,上线“红海滩一码游”平台,提供智能停车导引、无人餐厅、无人超市及宇树智能机器人、AI导游语音讲解、无人观光车等,全流程智慧服务使游客平均等待时间缩短40%,有效分散核心区客流。创新“数字孪生景区”技术,构建景区虚拟映射,通过GIS地图实时模拟客流热力,精准调控瞬时承载量。部署无人机灭火、智能消防站等,加强生态监测与火情预警,配合灭火机器人等设备形成应急响应网络,相关运维成本降低35%。这些智慧化措施在提升游客体验的同时,也为湿地生态筑牢防护屏障。

惠及民生,探索生态价值转化路径

红海滩湿地生态逐渐向好,悄然改变周边居民的生活图景。随着碱蓬重现壮美生机,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为当地群众开辟出多元的增收途径。昔日的渔民放下渔网,成为景区保安员;农家小院升起袅袅炊烟,村民端出独具风味的湿地菜肴;田间的稻蟹、海鸭蛋、蒲笋蘑菇酱等特产,通过景区展销平台装入游客行囊。家门口的红滩绿苇,正化作群众生活中可感可及的幸福源泉,居民在景区担任导游员,在摄影基地提供导拍服务,在民宿庭院接待八方来客,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增收。盘锦红海滩以质朴的方式,守护好大自然的馈赠,守护千家万户烟火升腾的好日子。

渤海潮汐往复如昔,科技力量已悄然融入红海滩的生态脉络。盘锦红海滩通过科技赋能精细修复与智慧管理动态平衡,实现生态保护与民生保障相协调,为中国滨海湿地治理提供了有价值的实践参照。

数据来源:盘锦红海滩旅游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