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来源:光明网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11日 浏览次数:151次
在鲁迅美术学院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堂上,传统意义上的单向讲授被热烈互动取代,师生围绕学校老艺术家创作的红色经典作品展开深度研讨,镌刻着历史记忆与红色基因的艺术珍品,成为叩开思政教育之门的钥匙。这种以艺术为媒、让思政课“活态化”的教学创新,正是鲁迅美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探索实践的“有‘画’对你说”教学模式,在艺术与思政的交融中播撒红色种子,为培养德艺双馨的时代新人铺就了特色育人之路。
艺术资源赋能:让红色经典成为思政“活教材”
对于艺术院校学生而言,视觉化、具象化的表达更易引发共鸣。学院精准对接受教育者的认知特点,积极推动思政教育的创新,以“有‘画’对你说”教学模式紧扣“思政+艺术”的改革方向,以“画”为纽带搭建师生沟通桥梁,精准锚定学生兴趣点,构建起独具特色的教学体系。
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艺术院校,鲁迅美术学院积淀了丰厚的红色艺术资源。任课教师团队系统梳理校史中的经典作品,将其转化为思政课堂的鲜活素材。通过引导学生解析作品的视觉语言,深刻体悟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砥砺奋进的百年征程,感知其中蕴含的百折不挠的精神密码。在对作品的细致解构中,理想信念、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思政核心要义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化作可感可知的艺术叙事与精神力量,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
师生双线共鸣:让课堂从“独角戏”变为“交响乐”
“有‘画’对你说”模式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创新采用“师生双线讲述”机制——教师从理论高度进行系统阐释,学生结合专业背景分享艺术感悟,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互动。
另外,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堂还组织“有‘画’对你说”作业汇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以讲解《攻克锦州》为例,教师组织学生深入研读辽沈战役历史,引导学生尝试用艺术语言解读作品,加深学生对思政课与专业课的体悟。这种沉浸式参与,不仅提升了课堂活跃度,更让学生在备课、讲解的过程中深化了对理论的理解。师生双线讲述,使课堂从“独角戏”变为“交响乐”,引导学生深刻领悟历史使命,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
课内外联动:构建立体化育人格局
学院“有‘画’对你说”教学模式突破课堂边界,由课内延伸至课外实践,形成全方位育人体系。学院组织教师和学生录制“有‘画’对你说”系列微课,以短视频形式传播红色艺术,让思政教育触达更多青年。
“有‘画’对你说”系列微课一经推出便广受好评,在省市级教学竞赛中屡获佳绩,先后获国家级、省市级奖项10余项,成为学院思政课改革的标志性成果,彰显出独特的教学价值与育人魅力。参与项目的学生在各类大学生讲课比赛中同样表现突出,先后获得辽宁省及全国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奖项。
这些荣誉的背后,是“有‘画’对你说”教学模式的实践成效,更是学生思想境界与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有‘画’对你说”教学模式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成功实践,为高校思政课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它让参与微课制作的学生身临其境,体悟作品背后红色故事的精神内涵;它拉近了思政课与艺术生的距离,让学生明白,艺术创作必须扎根人民、服务社会;它以艺术为桥梁,搭建起思政教育的新平台,让思政课既有理论深度,又有情感温度,更具视觉美感,引领青年学子在艺术与思想的碰撞中坚定理想信念,向着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