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26日 浏览次数:204次
游客在欣赏中华龙鸟化石。 仇一军摄
花鸟源头,化石王国。辽宁省朝阳市,因其化石资源时代跨度最长、数量最多、种类最全、层位最丰、科研价值最高、未知领域最广而闻名于世。这里共有国家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36个,相继发现的古生物化石总计45类343属628种,分属11门、36个纲、65个目、171个科,几乎囊括了从中生代向新生代过渡的所有生物门类。这其中不仅包括闻名遐迩的中华龙鸟和辽宁古果,还有圣贤孔子鸟、朝阳长翼鸟等一系列珍稀化石,被古生物学家誉为“世界古生物化石全库”。
依托稀有、独特的古生物化石资源,朝阳市在化石原产地建设遗址性化石主题公园——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并于2007年9月向公众开放。这里先后被授予“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古生物化石科普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教育实践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等十余项称号。
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内建有国内最大的古生物化石博物馆、世界最大的迁地保护木化石林、世界唯一的中生代地质长廊。博物馆收藏的两件珍贵化石辽宁古果、中华龙鸟令世界瞩目,为朝阳带来“世界上第一朵花绽放、第一只鸟飞起的地方”这一美誉。馆藏的4件珍贵化石(千禧中国鸟龙、中华古果、原始祖鸟、辽宁角龙)同时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
今年“五一”期间,历经7个多月升级改造的辽宁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重新开园。5月1日至5日,化石公园接待全国游客6万余人次,同比增长133%;实现综合营收超300万元,同比增长58.6%,入园人数和营业额均创历史新高。
走进公园,全新规划的“一主四专五大展区”和三大配套功能区令游客大饱眼福。主展区“化石王国——热河生物群厅”展现物种丰富性、保护性,再现宏大情景;四个专题展区“龙行天下——恐龙厅”“从龙到鸟——鸟类起源厅”“朝阳花开——被子植物厅”“兽影追踪——哺乳动物厅”体现生物协同演化;三大配套功能区满足游客研学教育、拓展服务和文创休闲等多种需求。
步入“热河生物群厅”,犹如跨过时空穿梭之门。互动屏幕上的动态讲解与展柜中的珍贵化石相互呼应,将远古生物的演化历程娓娓道来。“恐龙厅”凭借AR技术,让灭绝的恐龙以动态立体的形象重现,游客可身临其境地感受热河生物群中恐龙的生活场景,惊叹声此起彼伏。一旁新落成的“恐龙书房”,则以浓厚的学术氛围,为恐龙文化爱好者打造出沉浸式知识课堂。
“从龙到鸟——鸟类起源厅”与“朝阳花开——被子植物厅”同样精彩。在这里,中华龙鸟化石揭开恐龙向鸟类进化的神秘面纱,辽宁古果标本则见证被子植物的起源奇迹。在“兽影追踪——哺乳动物厅”,多媒体透明触摸屏成为亲子家庭的热门打卡点,可多人同时操作探索,欢声笑语中,史前哺乳动物的奥秘被一一揭开。
原博物馆展出化石标本共435块,此次提升改造后,“一主四专”五大展厅累计展出化石标本1455块,艺术长廊展出570块,共计展出2025块。其中,化石王国——热河生物群厅展出标本839块;龙行天下——恐龙厅展出化石63件;从龙到鸟——鸟类起源厅展出标本244块;朝阳花开——被子植物厅展出化石298块;兽影追踪——哺乳动物厅展出标本11件。
展陈中,“改写鸟类起源史”的中华龙鸟化石是镇馆之宝。中华龙鸟于1996年在朝阳市被发现,开始被认为是一种原始鸟类,后经科学家证实是一种小型食肉恐龙。虽然它不是鸟,但其发现仍具有里程碑式意义——它是第一件被报道的长羽毛的恐龙化石,使古生物学家逐渐意识到非鸟类兽脚类恐龙也可以拥有鸟类特征。
地质长廊是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标志性建筑之一,外形依据朝阳市出土的代表性化石——凌源潜龙的形态设计建造,极具特色。整个地质长廊的核心部分——沿岩层走向,长150米、深14米、总面积超3000平方米的巨型地层剖面,展示着沧海桑田的变迁,让游客真切感受到地球演化历程及远古生命的信息和奥秘。
在展现形式上,化石公园展馆引入AR/VR技术、9D影院、智能导览系统等,打造国内首个“数智化”古生物展馆,让参观者“穿越亿年时空”,沉浸式“步入恐龙横行时代”。
互动体验成为此次开园热点。公园创新推出全龄层“科学游乐场”,游客可以化身“古生物学家”,体验挖掘化石盲盒、拼装恐龙骨架模型,参与“边修复边科普”等开放实验室活动。IP形象“花朵朵”“龙飞飞”领衔的白垩纪花车巡游、群星璀璨演唱会等活动,非遗体验区、恐龙亲子乐园及限定活动“古生物美甲彩绘”“化石守护者集章”等玩法,构建了“可玩可学可收藏”的全场景文旅生态,让游客在游玩中触摸和感受亿年历史的魅力。(记者 刘洪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