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来源:本台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06日 浏览次数:3174次
产业兴则朝阳兴,产业强则朝阳强。我市锚定目标、多措并举,以建设14个产业集群为牵动,扎实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在产业转型升级上勇于争先,加快建设具有朝阳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坚持协同推进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传统产业是朝阳的厚实家底、最大本钱,是朝阳经济的基本盘、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我市坚持“数转智改网联”赋能与延链补链强链同向发力,抓配套、调结构、扩规模,接长现代冶金产业链条,推进农产品生产和初加工、精深加工协同发展,推动原料矿产品向高端产品和终端消费品转变,不断巩固发展基础,提升发展质效,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新兴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围绕打造“清洁能源之都”,我市加快推进“两个一体化”、500万千瓦光伏治沙等清洁能源建设项目落实落地,一体推动风光发电、储能、装备制造、绿电应用等全产业链发展;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加快推进低空经济、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聚焦产业发展趋势,把朝阳未来产业发展深度嵌入全省、全国发展大局之中,不断丰富和拓展应用场景,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分享发展红利。
坚持协同推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我市坚持高端化引领,牢牢把握省委“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部署要求,在推动科技创新上持续用力,围绕重点、特色产业,大力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推动产业不断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坚持智能化赋能,统筹实施数字化转型行动、“人工智能+”行动,加快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推动规上数字化转型应转尽转。坚持绿色化增效,统筹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深入落实省委“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培育绿色低碳供应链”部署安排,持续推进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加快打造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加快提高“含绿量”、降低“含碳量”。
坚持协同推进抓创新、打基础、优生态。我市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围绕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地,大力实施“大学院所进园区进企业”、创新主体培育壮大等工程,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全力促进科技和产业一体化发展、“双螺旋”提升。提升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围绕服务全省高水平建设公铁空海运输体系、能源保障体系,加快推进5G网络、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充电桩、加氢加醇站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完成凌绥高速朝阳段、秦沈高速二期朝阳段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谋划研究电力外送通道建设,为促升级、优结构、提高发展质量提供有力保障。